【公益活动】商会副会长连中凯赞助组织《妈祖回家》观影会

2020-11-23
新闻来源: 北京莆田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751
“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01

活动现场


11月22日晚,由商会副会长连中凯旗下男人帮餐厅组织的《妈祖回家》观影会在中影馨宜影城圆满结束,有260余人参加,观影人员来自莆田市教育体系,医院医生,艺术届,公务员,离退休干部以及想要了解妈祖文化的学生等。《妈祖回家》编剧王鸿、莆仙戏名家王少媛等主创人员在现场和观众互动,畅谈电影背后的故事。


02

电影剧情



俗话说,“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作为东方海洋文化的代表,自宋代以来,妈祖信仰就贯穿于华人航海乃至海外移民的始终。

在千百年来时光中,妈祖文化逐渐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纽带,在凝聚华人华侨力量中发挥着强大而积极的作用。

电影《妈祖回家》是莆田市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打造的福建省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妈祖回家》讲述了一段妈祖庇佑下的传奇之旅,被誉为兼具个体视角与历史视野的“平民史诗”:

福建莆田沿海小船主吴天桂在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新《婚姻法》,废除一夫多妻制。为不与妻儿分开,吴天桂全家与台籍老兵林奇伟一同踏上了私渡台湾的危险旅程……影片围绕“回家”主题,呈现了两段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曲折故事,使一个家庭几十年的变迁成为两岸历史进程的缩影。


03

剧本创作

电影《妈祖回家》改编自莆田青年作家王鸿的中篇小说《台北来信》:1945年台湾光复后,新婚三个月的台籍青年林奇伟受宣传欺骗成为国军70军的一员,随后被强行送往大陆前线,从此身陷内战旋涡,与妻儿天涯遥隔。妻子从台北老家寄来的一封信及照片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精神动力。

现场,王鸿分享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台北来信》是我24岁时写的小说,随着我对两岸关系的不同理解,做了一些改写,那时候完全没有想到会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在《福建文学》发表后,又被纽约《世界日报》连载数月后,开始被更多人知道。之后我又增加了吴天桂偷渡台湾的故事线,从一个小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去反映时代特征。”谈到电影改编的情感表达,王鸿说,以小见大,希望能用妈祖文化来愈合两岸的伤口。

据悉,2018年,在省电影局指导下,电影《妈祖回家》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影视导演蒲剑担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影视编剧、导演林黎胜担任监制,著名演员赵亮、葛玟希、关德辉、方清平、赫林等倾情出演。于当年9月开机,历时46天。经过王鸿前后近十次的剧本改编,得以呈现《妈祖回家》如今的样子。


04

莆仙文化


“不管是熟悉的红团、线面还是熟悉的莆田民俗和莆田口音,导演对莆仙文化的研究是花了功夫。”影迷刘女士对电影里的熟悉的莆田元素津津乐道。

影片中通过游行的方式突出地方特色,十音八乐队、锣鼓队、高跷队等民俗特色,古谯楼、大宗伯等熟悉的场景在都原汁原味地还原了莆仙文化。

除此,还有平海沙滩、莆禧古城、涵江江口东源百年华侨老宅、湄洲岛下山村渔业码头、妈祖祖庙圣旨门等等熟悉的场景,都赚足了“乡亲粉”的感动。除了熟悉的道具,熟悉的取景地,全片贯穿始末的莆仙戏也在影片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戏份。由著名青年女演员葛玟希扮演的吴天桂的三房太太玉莲,是个莆仙戏演员,日常就爱唱戏,在自己阁楼上唱,在乡里舞台上演,到了台湾也依然割舍不下戏台。人与戏之间的关系,既塑造了人物形象,也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吴天桂最喜欢他的这个老婆,也深爱听戏。影片结尾回到家乡后,听着莆仙戏不断闪回他与三位太太的一生,乡音犹在,斯人已散,令人唏嘘。

“莆仙戏科介、唱腔、曲牌等等都在影片中得到细致展现,浓浓的乡音乡情更能引起观众对乡愁的共鸣。”王少媛说,莆田沿海风貌、莆仙戏文化、妈祖信俗等等内容的和剧情的有机融合也侧面烘托了莆田温婉灵动的城市形象。

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ND





莆商请您看电影《妈祖回家》公益活动倡议书


为什么选择莆田?


汇聚莆商智慧力量,搭建莆商互助平台,弘扬莆商“精、勤、俭、孝”精神,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传播莆田妈祖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优秀的服务型、创新型、公益型社会组织不懈努力,为首都北京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家乡莆田“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目标作贡献!


欢迎关注北京莆田企业商会公众微信:bjptqysh_dy

商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大屯路甲58号金海湾酒店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