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莆商】实实在在做事 真真切切待人——访北京莆田企业商会执行会长郑炳珍

2016-12-01
新闻来源: 北京莆田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600

   初识郑炳珍,平头壮实、皮肤黝黑的他给人一种其貌不扬的感觉,但随着交谈的深入,愈觉其秉性纯良、内涵深厚。郑炳珍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从一名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到闻名京城的民营企业董事长,从身无分文的打工仔到事业横跨木材、钢贸、市场、实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家,其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1965年,郑炳珍出生在秀屿区月塘乡东潘村一个贫苦的农家里,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七。在郑炳珍儿时的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是贫穷,贫穷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一天能吃两顿饭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小时候兄妹几个就在厨房里等候还没出锅的米饭,争着去拿瓢。那时连地瓜都少,所以他们经常把地瓜压成粉末,做成地瓜糊。田里的芋头就成了最美好的菜,可这道菜却只能等中秋节才能吃到。

   可即便穷困如斯,郑炳珍一家却还要经受更大的磨难。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过世,这无疑让一家人的世界轰然倒塌了。劫难却没有打垮性格倔强的郑炳珍,少小却懂事的他看到母亲一个人拉扯那么多孩子操劳不已,自己就跑去莆田县城做小买卖来补贴家用。第二年秋末,仅15岁的郑炳珍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跟着哥哥远离家乡,奔赴严寒之地东北吉林打工。

  回想起第一次离家出远门来到陌生吉林的情景,郑炳珍唯有苦笑,当时拮据的家境让他只能身穿一件单衣就北上了,下了火车才发现东北比家里冷太多了,站在凛冽冷风中冻得直哆嗦、耳朵通红,最糟糕的是自己竟然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在吉林他一边学手艺一边卖笼屉,呆了4 个月之后又回到福建做小买卖。

  1985年,已经20岁的郑炳珍决定杀回东北,这次他走得更远,直接进入黑龙江大兴安岭,从事木材经销工作。一晃就是7年,他在远离家乡的严寒之地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更为自己赚取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1992年,郑炳珍发现家具畅销这一商机,他立马跑到广东顺德,创办了三友湾曲木厂,专做家具扶手半成品。1995 年,郑炳珍又发现北京装饰装潢市场兴起,急需红榉木,于是他从广东深圳进口,然后运到北京售卖。而在南北倒腾的过程中,建市场的想法又冒了出来, 1999年他和张国华、郑建成合股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了回龙观建材市场,占地120亩,拥有600多个摊位。现如今建材城已是京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家居建材市场,并且成为了该地区的地标性单位。  

奥北之家家居广场  

  2003年,郑炳珍又创办了北京沃力威经贸有限公司,主营钢材,现已成为国内多家核心地产商的定点钢材物资配售中心。成功和惊人业绩再一次证明了郑炳珍敏锐的市场观察力。

  在许多秀屿老乡和合作伙伴眼里,郑炳珍是一个“凡事亲力亲为、爱较真的人”,因为质量要求严格没少得罪人,可到头来大家却都喜欢跟他合作干事。北京工艺美术产业典范国粹苑、北京最大的一站式家居建材市场奥北之家建材城、莆田民资回归重点项目标准木业等等投资上亿、极具影响的项目中,都少不了郑炳珍的身影和他的心血。

  在郑炳珍自己看来,他就是个“直人”、“实人”,身上“毛病”不少,但至少坚守住了一个“诚”字,存善念、心不贪、眼不红。不管做哪一个行业,做生意时与人合作时重视义利兼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才能走得长远、笑到最后。

  正是由于保持了这份真诚与朴实,郑炳珍赢得了众多在京乡亲的认同和支持,从众多莆籍企业家中脱颖而出,当选北京莆田企业商会执行会长、北京秀屿商会会长。

  郑炳珍“走桥念志,食茄念蒂”,积极参与家乡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多年来,郑炳珍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村道建设、扶贫救灾、慈善献爱心等方面个人捐资达400多万元。

  从为了自己的财富增长而拼搏的民营企业家到为了慈善公益而无私奉献的社会企业家,郑炳珍正在努力完成人生的第二次角色转换。

汇聚莆商智慧力量,搭建莆商互助平台,弘扬莆商“精、勤、俭、孝”精神,整合莆田各方资源,传播莆田妈祖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优秀的服务型、创新型、公益型社会组织不懈努力,为首都北京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家乡莆田“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目标作贡献!


欢迎关注北京莆田企业商会公众微信:bjptqysh_dy

商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大屯路甲58号金海湾酒店院内

联系方式:010-56255956